姚文然,历经明清两代为官,后在康熙年间任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深得百姓爱戴及朝廷重用
发布日期:2021-02-22
image.png
淮王宫的历史由来


image.png


image.png
姚文然的故事
image.png


      姚文然,历经明清两代为官,后在康熙年间任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深得百姓爱戴及朝廷重用。他晚年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希望能够回到家乡桐城安度余生。故乡的山清水秀和熟悉的乡音都使他难以忘怀。于是他在故乡聚集当地过半的能工巧匠,建造了这栋宏伟的大宅。


image.png

建筑天井


      最终因身负重任,工作繁重,朝廷并未接受他的请辞,他在刑部尚书的职位上与世长辞,他没有机会回到他在家乡那座为自己构建的大宅,这个宅子也只得由他的后辈族人替他看守,一直延续数百年岁月风雨。


      然而,昔日的辉煌却难以承受战火和岁月洗礼,历经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这座具有代表的徽派建筑最真实的一面,已经美的不太真实。你或许能从中看得见昔日的门庭若市、商贾云集,听得见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厮杀,即使是轻描淡写的纹饰,它也诉说着几百年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image.png
复原保护 重塑昔日辉煌


      几百年的时间里,这座古宅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传承至今,难免遭受到了创伤,由于年久失修,加之无人管理,濒临倒塌,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她的保护与修缮就显得日益重要,也有很多能人志士力求修缮淮王宫,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恰逢总书记提出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际,为抢救保护这一建筑遗产,湖城文旅耗费重金予以收购并修复,使之落叶归根,并加以复原保护并赋予新的观赏性价值,让其重塑昔日的辉煌。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建筑细节图


      整栋建筑在200多名匠人历时12个多月的重组,还原,淮王宫内外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极高的还原度,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样式、原环境”的古建筑保护五大“原则”,按照原先位置和顺序,小心翼翼重新垒建。 

      整座宅子前后五进,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宽20余米,长百米,由仪门过厅、天井、书院及居室等单元组成,建筑规模宏大,用材考究,砖木石雕精美,形制巍峨壮观。


      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木材之间以榫卯相连合,没有用到一颗钉子,完全靠徽州老匠人的工匠技艺,铆合雕琢,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从安徽桐城到江西鄱阳,每根柱子、梁子、廊檐、牛腿、雕花窗、条石、每一个建筑零件都至少跨越了30万米的距离,最终恢复了古建的原貌,花落于饶州古镇,重现昔日尚书大宅的辉煌和风采。


image.png
湖城文旅对文化的传承
image.png
历史上淮王与鄱阳的关系
image.png


      明朝宣德十年(1436年),淮靖王朱瞻墺从广东韶州迁至江西饶州,建造淮王府,设置了多个部门。


image.png

淮王春晓图


      之后,其子朱祈铨又在王府的基础上建了永寿宫,内有蓬莱清隐、水涨平溪等八景,此外还有钓鱼台、宝书楼等建筑。淮王在饶州共传八代计九王,历时208年。


image.png

淮王宫展览一角


image.png

俸禄庄田


image.png

册封大典


      旧的淮王宫已经在战火中消亡,但是淮王相关的历史文化应该传承下来。


image.png

王府建制


      由于鄱阳在历史上是淮王封邑,为了保存和延续淮王的历史文化,建立地域文化IP属性,湖城文旅决定将姚文然五进院的内饰全都沿用了淮王当年的生活用品和习惯,用于展陈淮王历史,向后人展示淮王时期的文化。


image.png

淮王宫展览一角


      项目展陈以明代王府风格为蓝本,精雕细琢,气势恢宏,将成为整个饶州古镇代表鄱阳历史文化的建筑瑰宝,连同饶州古镇一起即将成为城市的记忆中心、文化旅游名片。


image.png
11月19日 淮王宫正式开放


      一座有文化自信的城市,是有灵魂的。从历史遗迹到淮王宫的翻新,到成为城市的文旅名片,淮王宫这座独特的建筑,我们只是赋予了它传承,还原和升华,游客们可以寻觅着淮王宫的脉络,穿越历史的回响,感受文化复兴的力量。


image.png

淮王宫外立面


      11月19日,淮王宫的开放,即将为鄱阳这座古城的文化旅游事业增添新的力量,注入历久弥新的动力。